服務熱線:18633455107
0311-83955907
超過50元/㎡的瓷磚,都是智商稅479
我一直覺得,瓷磚是裝修中最矛盾的建材: 而小品牌、小作坊做的花磚,還用最普通的噴墨印刷,疊加不清晰的源文件,不講究的釉料,效果肯定差多了。 還有像干粒釉工藝,把原本噴出來的花面墨水(圖案釉面層),做成立體的小顆粒噴出來;精雕釉面工藝,利用色料的物理屬性制作細膩自然的凹凸,立體感和肌理效果是普通3D噴墨打印沒法比擬的。 質感 質感這東西比較像玄學,工藝肉眼看不出來,店面銷售也不是很清楚,但質感的好壞,每個人都能多多少少感受的到。 瓷磚不像是汽車、包包,你開個奔馳,不用去解釋它的性能,背個愛馬仕,也不必去向別人科普手工的細節,大logo說明一切,一眼看到差距。 瓷磚比較像服裝面料,到底好在哪里,可能一眼看不出來,可能店面銷售也不是很清楚,但好面料的光澤感、皮膚接觸的細微差距,是可以感受的到的。 ![]() 我采訪了一家進口瓷磚品牌中國區代理商,有一些款式,釉面有若隱若現的光暈,或者水波樣、金屬色澤的暗紋。 代理商內部對這些特殊工藝了解也不充分(涉及品牌機密),但店鋪可以提供樣塊,讓你拿著樣塊去其他品牌對比,并且有“肯定能看出區別”、“別家做不出來”這種自信。 ![]() 成本均攤 比起設計、工藝、質感,接下來的幾個差距更實在一些,即使對審美要求不高,也能有所體驗。 先說成本均攤,生產成本均攤到每一片瓷磚,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瓷磚的生產成本中,更換一次壓磚模具、生產線啟動停止,消耗的能源,以及耽誤的時間,需要的人工等,都是成本。 ![]() 大品牌換一次模具要出幾十萬方的磚,機器生產連軸轉,幾周不停工,更換模具的成本就降下來了。 整體的瓷磚運營中,庫存、壓貨占用的資金很大,大品牌銷貨快,資金周轉速度快,成本均攤自然就低。 影響力足夠大,做特殊工藝的產品起訂量足夠大,才能覆蓋住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大品牌瓷磚質感普遍更好的原因之一。 總之,大品牌起訂量大,批量化、標準化生產,對消費者來說付出的成本均攤并不高,錢更多是花在品質、服務、品牌溢價方面。 起訂量大帶來的另一個優點,是退換補貨更有保障,缺點是獨特性不夠。 服務 賣價貴的瓷磚品牌,往往有辦法幫你“節省瓷磚”,以及保證鋪貼效果,比如出設計圖、切磚圖。 建材市場有些低端產品,裝車完就算結束了,相比之下,大品牌提供的鋪貼指導、二次切割加工、大板包安裝等服務,分散了消費者承擔損耗的風險。 ![]() 理智來看,這也是把專業技能的成本分攤到瓷磚售價里了。 設計師出效果圖,深化設計師出排磚圖,更規范的切割,更好的安裝甚至更完美的送貨體驗等等,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不得不說,這種選購體驗,特別符合追求生活品質,想花錢買省心的消費者的需求。 品牌價值 選貴價瓷磚,很大一部分錢花在品牌價值上。 大品牌特別會講故事,擅長以情動人: “客人第二次裝修,不想再選這么貴的磚,到我家門口繞著走,看了兩天還是進來了,用慣了好的,由奢入儉難啊。” “客廳用的我們家磚,廚衛用的小牌子,客戶裝完就后悔,相鄰區域對比太明顯,說早知道咬咬牙都買你家的。” …… 不說真假,故事繪聲繪色,比吸水率、廣東產地、拋光/拋釉/通體磚這些說法接地氣兒多了,這手情感牌,沒有一定實力的小牌子學不來。 當然,瓷磚背后的文化確實是不可否認的。 瓷磚起源于西方,很多款式、花紋、色釉都能追溯到特定的歷史時期,比如摩洛哥伊斯蘭陶瓷馬賽克的審美邏輯和歷史、宗教是不可分割的。 ![]() 像是100+年歷史的品牌,意大利貴族專用的出身,透過一塊磚看到過去和現實的共鳴,深厚的文化積淀,常常莫名其妙難以名狀地打動人心。 把錢花在品牌價值上值不值,它是不是和工藝、質感、花色、風格一樣重要,是見仁見智的。 和沙發、床甚至餐桌椅相比,瓷磚和人都是沒有“肌膚之親”的,是裝修中距離最遠的建材,理智地選瓷磚當選高性價比,把更多預算留給家具、電器和更有逼格的裝飾品。 但貴價瓷磚代表著愿意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這不就是對生活品質極高的追求,讓家與眾不同的高階版玩法嗎? 最后,瓷磚該選貴還是便宜沒有定論,我們一向提倡理智消費,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消費觀,花出去的錢能讓自己舒心如意才是正經事。 上一篇【景觀干貨】戶外仿石瓷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