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著眼“小縣大縣城”發展理念,將縣城建設作為工作抓手,明確“一縣兩城”和“美麗宜居”城建定位,通過提升縣城風貌、環境質量、承載能力、居住條件、管理服務,打造石家莊、邢臺兩市之間生態宜居都市衛星城。
2015年2月14日,記者來到高邑縣實地探訪,只見全長2800米的南星路大修工程已經竣工,寬敞、平坦、潔凈的新道路,引得群眾連連稱贊。
南星路地處縣城中心,屬于通勤要道。由于來往車輛較多,接連出現破損路段,堵車塞車現象時常發生。為提高群眾出行的幸福感,今年,高邑縣把該路段大修工程作為10件為民辦實事之一。同該工程一同施工的,還有太行路東延道路建設及綠化亮化、東城大街施工以及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多個工程。
近年來,高邑縣解放思想,著眼“小縣大縣城”發展理念,將縣城建設作為工作抓手,明確了“一縣兩城”和“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定位,通過提升縣城風貌、環境質量、承載能力、居住條件、管理服務,全力打造石家莊、邢臺兩市之間的生態宜居都市衛星城。
“以規領城”繪藍圖,讓城市有方向。該縣抓住高鐵西站啟用這一優勢,確立了“產城互動”的發展定位,對主城區和高鐵新城建設進行高起點規劃,主城擴容提質,全域整體推進,著力構建“一軸兩心、三帶四區、一體發展”的城鄉建設格局。“一軸兩心”,即以劉秀路為主軸,以主城、高鐵站為兩個圓心;“三帶四區”,包括城鎮化建設先行示范帶、工業經濟龍頭帶動帶、高效農業和生態涵養帶,以及主城區、高鐵新區兩個城區,城東工業區、鳳凰山工業區兩個產業區,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該縣還聘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規劃院所,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重點區域風貌設計。為強化規劃剛性,組建城鄉規劃審批委員會,做到先規劃后審批、無規劃不審批;嚴格“五線”管理,牢牢把握論證、決策、審批、建設、驗收五道關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
“以路拓城”拉框架,讓城市有朝氣。近年來,高邑縣累計投資25億元,實施了36項城市道路建設工程,打通“斷頭路”,構建“大外環”,打造“放射網”,形成了“八縱八橫”的城市主路網。其中,該縣投資1.2億元,在完成劉秀路、中興大街、興華路、順城街“四大翻新”工程的基礎上,打通了鳳中路東延、太行路東延、東城大街北延、恒泰路北延4條斷頭路,總里程達40多公里;為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該縣實施了工業路下穿京廣鐵路、107國道工程,完成了總長6.8公里、雙向八車道的主城區與高鐵新城快速連接通道,構架起西至京廣高鐵、東至京港澳高速、南至工業南路、北至太行路的“大外環”路網;同時,該縣以高邑西站為中心,主動與贊皇、元氏、趙縣、臨城、柏鄉、寧晉等縣對接,構建放射狀路網,打造連接周邊六縣的“半小時交通圈”。
“以特鑄城”出品位,讓城市有靈魂。該縣將文化底蘊和“一縣兩城”建設融合,在主城區突出打造特色精品街道、高鐵新城突出打造風情小鎮,展示縣城風采。主城區內,該縣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了墻面清理、線纜入地、門前三包、外立面粉刷、夜間照明五大工程,著力打造徽派建筑一條街、歐式建筑一條街、漢文化一條街、商業步行街等特色街道。高鐵新城,則以京廣高鐵高邑西站為核心,將高鐵新城打造成工業園區服務區、智力經濟增長極、特色小鎮示范區和運動休閑新平臺,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中心。目前,高鐵新區六村聯建工程正在加速推進,香港康宜醫院分院、河北醫科大學分校和石家莊信息工程學院分校等一批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
“以綠扮城”優環境,讓城市有色彩。以創建***園林縣城為契機,該縣堅持“大綠量、低密度、重潔凈、有特色”的綠化理念,公共綠化與庭院綠化齊抓,景觀綠化與功能綠化并重,城區綠化與郊區綠化結合,不斷提升園林綠化檔次和水平。目前,已經累計投入2.34億元,新增綠化面積51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24平方米。高標準打造4條綠化樣板街,建成了全長20公里的環城林帶,實現了“路在林中、城在綠中”;相繼對劉秀路、太行路、光武路、億博大街、千秋路進行改造提升,啟動了劉秀路西延綠化工程,著力打造連接兩城、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迎賓大道,高標準完成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107國道、393省道等綠化工程;強力推進單位小區綠化,累計建成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12個,市級花園式單位、小區25個;大力推進公園、游園建設,重點實施鳳北公園、劉秀公園、鄗園、千秋公園等綠化工程,建成大型公園16處,各類游園28處,縣城公園綠地面積達到68萬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以管治城”上水平,讓城市有秩序。該縣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職能進行合理劃分,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探索建立城鄉垃圾、城鄉綠化兩個一體化管理體制,實現城鄉集中管理、一體發展。制定了《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高邑縣城市環境容貌整治方案》、《市政設施維護巡查制度》、《園林綠地養護管理規定》等制度標準,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投資450萬元,完成了“數字城管”平臺建設,并與公安系統“天網工程”聯網,共安裝高清攝像頭238個,初步構建起資源共享、實用高效的管理體系,實現了動態化、網格化、規范化管理。組建縣城綠化養護隊,實行了綠地養護責任制,制定了綠化養護規程,明確了綠化養護標準。投資500多萬元,新增機械化清掃設備8臺,城區環衛從主干道向小街小巷延伸,從人工清掃向機械化延伸,從8小時向16小時延伸,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全天候保潔。